共青团干部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3-09-16 17:59:49 人气: 作者:老师
共青团干部培训班
中央团校现聘有客座教授(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领导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等)和校内专聘教师近百名从事团干部培训教育。为延伸培训工作手臂,中央团校适时在长岛、青岛、无锡、呼和浩特、新郑、新疆、广西建立了七个培训基地,并以各地党校、团校为依托,每年培训各种类型、层次的团干部和青年干部近4000人。中央团校所承担的团中央计划调训班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团省地县委书记轮训班、西部地区团干部培训班、少数民族青年干部培训班和专题培训(如高校共青团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企业共青团工作、军队青年工作、武警青年工作等)班。主要培养对象为县级以上团的领导干部、团校教师、高等院校团干部、少工干部、少数民族青年干部、企业团干部、军队、武警青年工作干部等。中央团校承担的其他培训班类型有:计划外班、涉外班等。是根据各地区团组织、相关合作单位、海外青年团体的要求和团中央国际部、统战部的安排,适时对基层团干部、合作培训项目学员、国(境)外青年领袖和青年政治家开办的培训班。中央团校按照“党放心,青年满意”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紧贴实际,保证质量;坚持全面提高,注重能力,学以致用,改善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为培养和造就一支如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共青团干部队伍而努力。中央团校1948年—2008年8月团干部培训班次一览表 序 号 培训班类别 起止年限 人 数 期 数 1 中央团校团干部计划内培训班 1948年-2008年 25320人 205期 2 中央团校团干部专题培训班 1999年-2008年 11055人 108期 3 中央团校团干部计划外培训班 1991年-2005年 40099人 216期 4 中央团校涉外培训班 2004年-2008年 1396人 43期 合 计 1948年-2008年 77870人次 572期
什么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注意团的干部的选拔和培训
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注意团的干部的选拔和培训。
培训介绍如下:
培训主要以培养加训练为主,通过培养、训练、观摩等方式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培训主要以技能为主,侧重于行为实践。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
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受训者通过一定的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训练都称之为培训。
培训是给有经验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其完成某种行为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职场正确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的输出)的传递效果才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根本。
简单理解,培训约等于教学。即对某项技能的教学服务。如一些专业的培训班。也可以理解为培训即提供教学。
选拔介绍如下:
人才选拔是指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职务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既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人员,并从中挑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以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正常进行。人才选拔是其他各项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选拔机制介绍如下:
很多企业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在选人的标准上,忽略了人才本身必备的素质特点;在选人的范围上,条条框框太多、渠道单一、识人面窄;在选人方式上,仍以组织任命或聘任为主,忽略了市场竞争的作用。
从而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缺少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广泛性。包括选拔者、选拔对象、选拔情景社会环境或管理体制和选拔中介(选拔原则、方法、标准等)四个要素。隐藏在系统内部四个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作用方式。
共青团干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对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共青团干部主要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专职干部;青年知识分子主要指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教学推广等工作的青年高级知识分子。 二、培养内容 1.大学生骨干培养 工作目标: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主要课程: ——理论学习。每年组织大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一周的集中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官员等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举办形势报告会,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 ——实践锻炼。每年组织大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基层实践锻炼。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民宿体验、参观考察等活动,增加大学生骨干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生骨干每人每年参加不少于100小时的志愿服务。通过在校园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参加扶危济困、支教支医、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骨干的社会责任感。 ——对外交流。创造条件,组织大学生骨干在培养期间参与一次国际交流活动或与港澳台地区青年的交流活动,帮助大学生骨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对外交往能力。 ——课题研究。要求每个大学生骨干在培养期间,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完成并提交一份研究报告,以提高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工作格局: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有关要求,构建全国、省(区、市)、高校及院系四级培养的工作格局,分工负责,分层实施。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每年对全国主要高校200名左右学生骨干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建立相应的学籍管理、导师辅导、评价考核等机制。各省级团委、学联参照这一模式,每年对本省(区、市)主要高校学生骨干进行集中培训不少于200人次。各高校校级团学组织每年对本校主要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200人次的轮训,院系团学组织对班级主要学生骨干进行轮训。 2.共青团干部培养 工作目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团干部,帮助团干部了解国家发展形势,培养大局意识,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主要课程: ——理论研讨。以各级团校和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主要依托,举办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研讨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等重要课题进行教育培训和研讨,着力增强团干部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本领。 ——参观考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团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西部贫困地区进行参观考察,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并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开展专项的课题调研,提交调查报告。 ——挂职锻炼。一是加大基层团干部到上级团的机关挂职学习的力度,二是扩大上级团的机关干部到基层的挂职锻炼比例,三是增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间团干部的相互挂职培养。同时,积极推进团的干部到地方、企业等其它单位的挂职锻炼。 ——出国培训。进一步加强各级共青团、青联组织和各国青年组织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组织优秀团干参与青年国际交往活动。加大优秀团干部国外研修培训的力度,在继续实施好百名优秀青年国外研修培训等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培训渠道,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 工作格局:按照分级分类、全员培训的原则,结合实施共青团干部“百千万”教育培训工程,进一步突出重点,提高层次。针对团的各级领导干部,团中央每年有计划地培训省级团委书记、副书记50人,培训地(市)级、县(市)级团委书记1000人,团的省级、地级各级领导机关负责下一级团组织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基层团干部,要争取将其纳入各级党委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在五年内使全国农村基层团干部、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区基层团委书记普遍接受一次培训。 3.青年知识分子培养 工作目标:加强党史、革命史和改革开放教育,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自觉走与实践结合、与人民群众结合的道路。 主要课程: ——社会服务。继续深化“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行动、博士团服务地方、“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下基层”等工作,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展青年知识分子走入社会、服务基层的渠道,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优势,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 ——国情考察。启动“青年知识分子国情考察团”,每年定期组织部分青年知识分子结合各自的学术研究方向,就涉及国家发展、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或基础性课题,深入到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农村基层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度考察调研,形成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 ——高端研讨。通过举办高层次的研讨班、论坛、交流会等方式,组织青年知识分子集中学习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讨社会热点问题,交流各自学术领域的前沿发展,打造一个青年知识分子之间交流沟通、共享信息、研究协作的平台。 工作格局:重点完善全国、省(区、市)两级青年知识分子培养网络。团中央依托全国青联、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全国青联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等组织,与中科院、社科院、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合作,每年至少组织开展300人次的社会服务、200人次的国情考察和200人次的高端研讨等活动。各省级团委可参照团中央的做法,加大对本地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培养和团结力度。 三、工作保障 1.组织分工 全国层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工作在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由学校部牵头、机关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共同实施。学校部负责工程的总体设计、协调建议和督促落实,并重点推动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实施;组织部负责团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施;统战部、宣传部负责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的实施;国际部、统战部负责三类群体的对外交流及与港澳台交流;志工部负责提供志愿服务机会;办公厅负责协调相关工作保障;中央团校负责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理论研究。 各地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本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领导机构,逐步建立领导决策、议事协调、表彰激励等工作机制,通过重点项目和活动,推进各类青年骨干的培养。 2.硬件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各级团组织应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和挖掘社会资源,为工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二是阵地保障:要依托各级团校、团内教育培训基地以及高校业余党团校、各类理论社团等,强化阵地建设;努力构建能够广泛影响青少年的强大网络阵地。三是师资保障:团中央和各省(区、市)要广泛吸纳专家学者、党政领导、企业管理者、社会知名人士等组建开放式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导师团,为培养工作提供师资保障。四是教材保障: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高校“两课”教材、中央编印的理论读本等,组织力量编写切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需要的各类资料和教材。 3.机制建设 一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通过规范培养时限、科学安排内容等途径健全培养机制。二是建立重点培养对象信息库,切实加强跟踪培养,为他们的成才发展提供切实帮助。三是各级团组织要探索完善定期向党政积极举荐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积极推动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人才培养规划,推动党委政府把优秀的青年人才纳入相应的后备人才培养范围。四是健全推介机制,通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三好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评选活动,加大对重点培养群体中优秀典型的选拔、表彰、宣传和推介力度。
大学团校领导总结讲话对全体干部提出要求的发言稿
在学院第十五期团校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学院刚刚渡过50华诞之际,全院共青团干部培训今天正式开班了。开展团干部培训是落实团中央、全国学联今年8月30日联合下发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我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广大团干部系统学习理论,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团务素质,践行先进性要求,更好地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团员青年、服务广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培训的各位同学致以亲切的问候! 同时,借此机会,我向同学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学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院向申报更名大学和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学院党委明确提出,要以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有关精神为指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力争早日实现“两申”的宏伟目标。这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需要依靠全院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广大团干部在团结、带领团员青年方面责任重大,必须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有所作为。分析学院目前的学生工作形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一是学习风气不够浓厚,二是校园内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不文明现象经常发生,三是就业压力日益加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四是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作为学生干部,我们首先要对上述问题有清醒的认识,看到其客观实际,用辩证和理性的思维加以分析;其次要协助学校做好工作,尽快改变现状。同学们要协助辅导员、班主任抓好班风建设,以班风促学风,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要继续在同学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文明校园、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要抓好团组织生活和主题团日活动,加强同学思想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观念;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汇报,正确对待,合理分析,充当好老师的助手角色,发挥好学校与同学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我们向“两申”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大有作为。
二、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共青团工作不是单一的校园文化工作,而是一个综合体,重点是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把握导向,发挥育人功能,把全部工作统一到提高同学素质,顺利实现同学就业的目标上来。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大学生,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团结和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在各项建设事业中建功成才。打铁还须自身硬,能不能团结好、动员好、引导好广大青年学生,关键要看团干部的素质如何。所以,广大团干部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团干部要提高素质,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通过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提高运用党的革命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抓好团务知识学习,切实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作为一名团干部,必须精通团的业务,这是大家的职责所在。光凭满腔热情和良好的愿望,不懂得本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特有规律,只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当前,学院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活动型、事务型干部多,思想型、学习型干部少。要解决这个问题,广大团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团的历史、团的理论、团的章程,深化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认识,增强理论思考和把握全局的能力。必须围绕高校共青团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学习团的各类工作项目,明确工作要求,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必须用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先进典型学习,及时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在实践中升华理论,从而使自己成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行家里手。
第三,要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高校团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团干部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只有这样,在开展团的工作时,才能更容易融入青年学生当中、和他们打成一片,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要切实抓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用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进而拓宽视野、锻炼思维,提高知识文化水平,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长为既能从事共青团工作、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第四,要牢固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 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团干部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进步。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从传统偏见中解放出来,从落后的行为方式中解放出来,从畏难发愁、无所作为的情绪中解放出来,以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逐步成长为党和青年信赖、经得起考验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站在时代前列,勇于并善于在团的工作中创造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在实践中把握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规律,解决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思想和行为更加符合形势发展和广大青年学生的需求,使团的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推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求真务实,确保团干部培训活动收到实效
团干部是学院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团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团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历来在团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力求在知识文化水平上有所提高,在业务能力上有所增强,确保收到实效。同学们首先要尽快转换角色。参加培训,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需要大家保证学习时间,严守培训期间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带着问题学习。大家要认真听课,勤作笔记,特别是对一些理论上的疑惑、工作中的难题有针对性地做些理论思考,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大家要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一步理清本支部团的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使培训更富有成效。
同学们,这次培训班的时间不长,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培训结束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这段时间所学所思的内容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巩固和丰富学习成果;要结合所在团支部工作的实际,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推动工作开展;要认真学习研究《团干手册》这本培训教材,把里面的内容掌握好、消化好;要把学习期间养成的良好学风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带到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使之成为终身的财富。
最后,预祝培训班圆满成功!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工作顺利!谢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