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局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3-09-13 20:31:14 人气: 作者:老师

国土规划局培训班

(1)及时发布标准信息
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国土资源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媒介及时发布标准化工作及标准信息,加大标准的解读,进一步推进标准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2)及时举办标准培训
举办标准培训班,将相关技术领域的理论、方法纳入到标准培训中,使理论、方法与标准能够有机结合,保障国土资源从业人员能够准确地理解标准、掌握标准、使用标准。
(3)及时开展宣贯工作
相对于标准宣贯的实际需求,标准发布实施后宣贯工作还不够,推广应用力度还不足,导致了相关标准应用不到位,不利于科技成果推广和行业发展,制约了科技进步,没有取得其应有的社会效益。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努力做好标准制修订与升级工作的同时,应更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宣贯力度,加强拓宽标准化宣贯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效益,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
(4)及时下发标准宣贯材料
标准在进行宣贯的同时要保证相关的材料及时准确地发放出去,包括标准的编制说明和使用指南等。如果标准宣贯材料没有与相应的宣贯活动同步进行的话,势必会影响标准宣贯推广的力度,达不到标准宣贯应用的效果。宣贯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发放调查反馈材料,并督促认真完成,回收的反馈信息也要认真整理总结。

国土规划五十年工作回顾

国土资源部成立前:国土规划工作时断时续,在艰难中前行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展了区域规划,即早期的国土规划,主要是学习前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规划。其后国土规划工作停顿了20年。
  1981年4月2日,中央书记处第97次会议正式决定,搞国土整治和国土规划。1982年-1984年,原国家计委组织开展了全国20多个区域性国土规划试点,1985年开始组织编制《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到1989年基本完成。据不完全统计,到1993年底,当时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完成国土规划编制工作,有223个地市、640个县完成了国土规划编制工作,分别占当时地市及县总数的67%和30%,国土规划编制工作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期。
  1993年-1998年,国土规划进入低谷阶段,管理机构先后被撤销或名存实亡,人员精简改行,经费大幅度削减,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规划成果的作用难以发挥。
  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国土规划工作继承创新,积极稳妥推进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土规划职能从原国家计委划归国土资源部。国土规划稳步推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开展国土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近几年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浙江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新时期国土规划理论、方法、法律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了《新时期国土规划探索——天津、深圳国土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外专家论国土规划》、《国土规划理论与方法》、《国土规划政策法规选编》、《国土规划国际培训班专家讲课材料汇编》等专著和材料。
  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国土资源部与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合作,从2002年开始,连续3年在我国举办了3期国土规划国际培训班,通过学习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开展国土规划工作的经验,推动我国国土规划工作,共培训各地国土资源厅(局)及研究单位从事规划工作的人员300多人。
  开展国土规划试点,推动新时期国土规划工作开展。2001年,国土资源部选择深圳和天津两市作为新一轮国土规划首批试点区域。
  2004年和2005年,国土资源部又分别选择辽宁和广东两个省开展省域国土规划试点工作。
  开展全国国土规划前期研究。该项工作于2005年正式开展,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工作机构和课题组顾问。通过两年多的研究论证,目前已形成了《新一轮全国国土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新时期国土规划试点:成效显著,一些问题尚待探索解决
  天津、深圳两市国土规划试点工作比较扎实,研究也很深入,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一是在工作方法上,借助专家脑力和科研院所智力,合作开展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二是在组织方式上,加强对已有规划的综合及相关部门的协调,成立国土规划领导小组和协调工作组,明确相关部门的协作联系人,做好各部门相关意见的征集、反馈和协调工作。三是在规划目标和内容上,抓住核心,体现特色。四是在编制理念上,坚持开门搞规划,开展专家咨询,引导公众参与,提高规划决策公开化和监督民主化程度。五是在规划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的先进和现代化。
  但两市试点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关于国土规划的概念,在城市这一空间范围内,应作狭义还是广义化理解?确切地说,是作为空间规划或综合发展战略来作,还是侧重于国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国土整治规划来作?二是在规划内容的水平层面上,如何处理好国土规划、发展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三是在规划内容的垂直层面上,如何把握好国土规划和一些部门规划的关系?四是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如何提高协调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此外,这两个试点规划还存在对本行政区域考虑比较充分,而对与周边的联系考虑不足的问题。
  辽宁与广东国土规划试点工作目前还在开展当中。辽宁省国土规划已进入规划编制后期,初步形成了总体纲要、国土资源评价、专项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四部分共79个报告。广东省国土规划的15个重大专题已经全部通过专家验收,并凝练出了九大核心观点,目前进入规划文本大纲的起草编制阶段。
  全国国土规划前期研究目的是探索制定《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次探索性研究不仅细致分析了近20多年来国土的变化、影响未来国土开发格局的基本因素、国土规划的目标与任务,而且提出了未来国土利用的空间格局以及保障国土利用空间安全的支撑体系等,对推动我国国土规划工作的开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国土资源部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蓬勃发展,已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有重点、全方位的新格局。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通过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大大增强了部科技创新能力,使国土资源部的地球科学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2005~2006年,国土资源部共有18个培训班(团)派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等国家,派出团组523个,共计2538人次。

一 落实政府间合作协议,加强政府间在国土资源科技领域的合作

2005年1月10日,孙文盛部长会见了挪威石油能源部部长希索尔德·魏德薇女士。双方就石油和能源领域的合作进行了亲切交流。孙文盛回顾了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开展的合作,欢迎挪威石油与我国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共同投资勘探开发我国油气资源或到第三国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两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魏德薇表示挪威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希望双方开展专家学者交流、技术信息交流、人员培训,并进行合作研究,进一步推进油气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2006年8月29日,孙文盛部长会见美国白宫环境委员会主席康诺顿先生。孙文盛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地质工作、海洋管理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他希望有机会向美国的同行们学习先进经验,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交流互访,推进两国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合作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康诺顿表示中美两国在矿产、海洋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他希望两国今后在更广泛的领域加强合作,互惠互利,以更富有成效地保护大家共有的自然资源。

2006年5月12日,李元副部长会见由俄罗斯国家杜马自然资源与利用委员会主席娜·符·科马罗娃率领的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团。李元表示,中方愿意加强与俄方在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信息、勘查开发管理与技术方面的广泛交流。娜·符·科马罗娃希望随着双方更多的互访与交流,双方的合作面将进一步扩大。

孙文盛部长、鹿心社副部长会见挪威石油能源部部长希索尔德.魏德薇女士

李元副部长会见津巴布韦矿产和矿业发展部部长米德兹一行

2006年6月13日,李元副部长会见津巴布韦矿产和矿业发展部部长米德兹一行。李元副部长回顾了中津两国在矿业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功,表示双方要继续合作,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米德兹希望中国的地质科技人员参与津巴布韦煤层气、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

2006年7月19日,李元副部长会见了哈萨克斯坦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地质与矿产利用委员会主席布拉特·乌日科诺夫一行。双方在地质调查、地质环境方面进行了交流,表示将继续开展地质构造对比研究和地下水合作项目研究。

2006年4月10日,鹿心社副部长会见塞拉利昂土地和国土规划部部长塞塞。鹿心社表示中塞两国国情不同,但面临的问题很相近。近些年中国通过国土资源调查摸清了土地利用状况,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对土地进行规划,实施了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中国真诚希望与塞拉利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交流这方面的经验。塞塞部长表示今后两国应该联起手来,多沟通多交流,把国土资源这篇大文章做好。

2005年5月20日,鹿心社副部长会见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美方理事长威廉·麦克唐纳,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会谈结束后,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与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美方秘书处(美国国际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关于土地和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培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2005年10月6日,贠小苏副部长和德国环境部部长特瑞特共同参观了北京地热开发利用的典型——南宫村。贠小苏表示国土资源部要在搞好其他能源开发的同时,加大包括地热资源在内的新能源开发,对地热资源的开发,要制定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特瑞特参观了利用地热资源种植的花卉、蔬菜的大棚,表示将地热资源循环节约利用是一个非常值得赞赏的做法。

2005年4月14日,汪民副部长会见南非矿业与能源部副部长辛瓦纳。汪民简要介绍了中国矿产资源形势和矿业政策,希望在矿业技术、矿业安全,尤其是矿业立法方面加强与南非的合作,借鉴南非成熟的做法和经验。辛瓦纳表示南非将继续鼓励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使两国的矿业企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鹿心社副部长会见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美方理事长威廉.麦克唐纳

2006年3月23日,汪民副部长会见玻利维亚矿业与冶金部部长比利亚莫埃尔一行。汪民希望玻利维亚客人和矿业与中国矿业界多接触,广联系,在矿业领域多合作。比利亚莫埃尔表示玻国铁、铅锌、银、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很大,有一些很大的矿需要与外国矿业合作,中国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中国的管理和矿业开发经验值得学习。

汪民副部长会见玻利维亚矿业与冶金部长比利亚莫埃尔

2006年8月25日,汪民副部长会见几内亚地质和矿业部部长奥斯曼·西拉一行。双方就矿业开发领域进行友好交流,并表示今后将积极创造条件,以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奥斯曼·西拉表示几内亚很希望与中国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加强合作,建立一个互惠共赢的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几内亚开发矿产资源。

2006年10月10日,汪民副部长会见了挪威石油能源部副部长乌特塞斯一行。汪民表示,在海上石油立法、合作模式的选择方面,中国较多地借鉴了挪威的经验。挪威国家石油与中海油签订了多项协议,合作顺利推进。双方在油气资源管理、勘探开发、人员培训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合作。汪民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索多种合作方式,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油气资源管理正在不断深化,今后要加大招标力度,加强区块管理,逐步建立区块退出机制,目的是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保障公平公正,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乌特塞斯介绍了挪威在油气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王世元副部长会见澳大利亚西澳州国土信息部首席执行官希尔勒

2006年4月24日,王世元副部长会见澳大利亚西澳州国土信息部首席执行官希尔勒及代表团一行。双方就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交流。王世元介绍了国土资源部的主要职能及工作重点,并着重介绍了信息化建设及“金土工程”的情况。希尔勒希望了解中国国土资源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进展和需求,从而进行更为广泛的合作。

二 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使我部的科技走向世界

2005年1月12日,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理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支持,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全球性组织常设机构——国际地质公园与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会秘书处在北京正式成立。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与国际地科联秘书长亚诺赛克共同为其揭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赵逊担任首任秘书长兼司库。

与会代表合影

2005年2月21日至25日,矿产资源评价项目第三次工作会议于在昆明召开。东亚和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主任陈锡培博士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代表斯得芬·彼特博士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言,工作分东北亚组和东南亚组同时展开。按照项目设计的进度安排,各国已经初步完成了斑岩铜矿、砂岩铜矿的资源潜力评价,本次会议对初步成果进行了讨论。同时,本次会议还将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评价工作,即对工作区的铂族元素和钾盐资源进行评价。

2005年3月30日至4月1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在德国地学研究中心举办了《大陆科学钻探1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会议在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陨石撞击构造、地球生物圈与早期生命、火山系统与热机制、地幔柱与裂谷、活动构造、碰撞带与汇聚板块边缘和自然资源等8个领域展开了广泛讨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正在执行的最大的项目,其钻探技术和科学意义以及一系列新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2005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第42届年会和第46次指导委员会会议。汪民副部长及三大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汪民副部长代表中国政府致开幕词。共有来自各成员国的1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2005年国土资源部与东亚和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在中国举办了4个培训班,分别是海洋深水勘探技术、全球矿产资源评价、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勘探项目经济分析等内容。

东亚和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第42届年会现场

2005年10月19日至21日,汪民副部长参加在韩国庆州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届矿业部长会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面向矿业的未来”。会议包括商业对话会、部长会议和参观考察三个部分。其中,部长会议从市场透明度和贸易便利化、矿产勘查和开发、矿业开发和可持续发展3个议题进行了讨论。

2006年9月19日至21日,第六届国际地质和环境材料分析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源与环境材料的现代分析技术。会议安排了环境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分析技术、微区和原位分析技术、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数据质量控制与标准物质、勘查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填图中的分析技术、现场分析技术及仪器、样品制备技术、绿色实验室和分析技术等8个方面的专题报告。

国土资源部领导参观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展览

2006年10月9日至13日,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的9个学术交流研讨专题是:地下水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地下水补给与地下水生态功能;地下水水质安全与污染修复;农村脱贫与发展中的地下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地下水;特殊类型地下水及其利用;矿业开发、基础工程中的地下水与地质灾害;同位素、数值模拟、地下水勘查评价与开发技术。

三 加强科学家之间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2005年3月29日,世界地质图委员会指导和亚洲诸国合作编制第一份亚洲地质图项目,在北京启动。这个比例尺为1∶500万的亚洲地质图编图项目,于2004年在佛罗伦萨会议立项,2005年开始执行。项目工作范围东起马里亚纳群岛,西至爱琴海,北到北冰洋,南抵爪哇海沟,包括全部亚洲和图幅内相关的大陆和海洋——非洲、欧洲、北美和大洋洲部分地区及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北冰洋和北大西洋。

2005年7月8日,美国洞穴学会授予袁道先院士2005年度美国洞穴学会荣誉会员奖。过去15年,袁道先院士提出并主持了3个联合国科学对比项目,最突出的是溶岩作用及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岩溶地质及相关生态系统。2005年在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他和外国专家共同提出的全球岩溶含水层和水资源计划项目已于今年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执行。

2005年8月,中国工程院赵文津院士带领项目骨干奔赴昆仑山与可可西里,完成了青藏高原北部野外考察,标志着国际合作青藏高原深剖面试验与综合研究项目第四阶段即从北缘“透视”青藏高原计划的正式启动。该项目的科学目标是完成一条横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通过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调查研究,探讨陆-陆碰撞造山带和青藏高原隆升机制。

2005年9月16日,在第42届东亚及东南亚地学合作计划年会上,由于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梦熊教授在中国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对推动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做出的重大贡献,经德国地质科学学会讨论,一致同意把2005年度的利奥普德·冯·布什奖章授予陈梦熊教授。

中德专家讨论

2006年3月6日至9日,在德国基尔召开的“地质—生物系统中的甲烷学术研讨会”上,中德双方科学家首次集体向国际地学界系统完整地公开中德合作项目“南海北部陆坡甲烷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该项目历时两年研究,已取得甲烷成因碳酸盐岩的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微生物学和显微结构研究,冷泉生物群落研究,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研究这3个方面重要成果。

2006年6月22日,中美国际地下水模型中心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举行,双方就地下水模型研究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达成了意向。双方合作内容包括:中方翻译美国地下水模型时事通讯并在中国发布;中方开展地下水模型技术培训,美方派遣专家来华授课、提供技术支持,并联合中方召开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双方联合开发新的地下水模拟软件,逐步推进中国地下水信息系统建设;中方负责开发中心中文网页,并与美国中心网页相互链接,以扩大地下水模型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

2006年9月27日,继亚非地质调查业务管理部门官员研修班、安哥拉地质矿产资源管理研修班、拉美能源矿产官员研修班之后,中国地质调查局承办的第4个商务部援外地矿官员培训班——非洲国家矿产资源管理研修班圆满结束。参加本次研修班的20名学员分别来自喀麦隆、加蓬、津巴布韦、赞比亚、纳米比亚、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塞内加尔、塞拉里昂、利比里亚和马达加斯加等12个非洲国家的地矿管理部门。

研修班开班典礼

2006年10月,国土资源部与商务部共同举办了非洲国家土地利用与管理研修班,这是我国在土地管理领域第一次面向非洲国家的相关官员进行培训。

四 通过国际合作,保障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2005年8月30日,孙文盛部长、汪民副部长会见了英美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崔拓励先生一行,双方就引进英美资源集团采矿技术与合作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谈。孙文盛表示中国非常需要国外的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给我们。崔拓励说今后英美资源集团不光要加大在矿业领域的投入,还要加大在其他方面的投入。

李元副部长会见英美资源高级执行副总裁金若澍

2006年3月9日,李元副部长会见英美资源高级执行副总裁金若澍一行。双方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业法制建设等问题交换了看法。李元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放宽政策,部正在开展矿产开发秩序治理整顿,积极修订相关法规,为外国提供公开公平的投资环境。金若澍说英美资源非常重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矿山的安全,将进一步与中国加强在这一领域的拓展和交流。

2006年8月7日,李元副部长会见加拿大哈斯基能源首席执行官刘钱崧一行。李元表示,中国对能源发展高度关注,在能源领域开发力度很大,中国政府鼓励外资来勘探开发能源。国土资源部愿意为外资在中国的合作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提供满意的服务。刘钱崧表示,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是哈斯基远景规划中最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目前哈斯基与中国三家石油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希望这种合作今后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

2006年9月20日,汪民副部长在北京会见了世界最大的矿业——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顾之博一行。汪民指出中国的矿产勘查开发要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要引进来,要走出去,不仅矿业开发,而且矿业的管理、技术、文化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推进互利共赢的对外合作。顾之博表示必和必拓愿在中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

2005年5月,中国、比利时双边科技合作项目“土地可持续利用——合作者的交流与了解”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相互的考察与交流,汲取对方的经验和教训,推动土地整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005年10月24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与澳大利亚昆斯兰大学矿山土地复垦中心在整理中心正式签署了矿山土地复垦领域的合作备忘录。该合作备忘录的签定将成为双方在矿山土地复垦领域的合作一个新起点,双方将在合作备忘录的框架下开展矿山复垦领域的合作研究,交流以及培训等活动。

2006年1月9日,我国发起和领导的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第一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正式启动,设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国际项目办公室在北京开始运行。这一计划的科学目标是进一步了解亚洲季风区人类活动与大气、陆地、海洋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未来这一区域的变化活动提供预测意见,为亚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向政府部门提供对策和建议。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如何打破“地下室”的“天花板”

造成“天花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眼下,国土所干部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天花板”的现象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基层工作者认为,干部任用制度存在弊端,国土所责、权、利不平衡以及国土所干部自身素质不高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张步雄:为适应干部年轻化的需要,我局在2003年明确规定,年满48周岁的国土所所长退居二线。于是,一批经验丰富的所长过早地离开了工作岗位。实际上,40至50岁之间的所长业务水平高、社会经验丰富、协调能力相对较强,让这些人过早退居二线,无疑挫伤了国土所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了国土所业务骨干青黄不接。如今,我们这里一批上世纪80年代大学本科毕业的所长,纷纷离岗(工资照领,但不上班),出外做生意。

目前,国土所所长除了少数地方明确是副科级外,绝大多数是股级干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明确35岁为科级干部晋升的年龄界限。所以,国土所所长即使工作成绩再好,一旦超过这个年龄段,就有“车到码头人靠岸”的感觉,提拔没有希望。于是很多人存在“混”的念头,工作出工不出力。

张建伟:在我们这里,乡镇国土所为事业单位性质,所长不是公务员,也就没有机会提拔。所以,国土所所长想要得到升迁的机会,就必须考上公务员。

我们这里的乡镇国土所所长大多数是由原村党支部书记提上来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相对不高,由于长期提拔无望,大多数所长转变为交际型干部,对业务已基本忘掉。这样的现状也是造成他们遭遇“天花板”的原因之一。

胡育林:现在的一些干部任用制度让人无法理解。比如,事业编制人员不得提拔为领导干部。这与“有为才有位”的精神相违背。难道提拔干部还要看出身?我们需要的是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干部成长“天花板”现象普遍存在于国土所当中。就拿我县来说,全县5个国土中心所有22个编制,平均年龄34岁,正副所长基本配齐。所长的岗位不会增加,你要提拔一个干部,得有位置!这有点像事业单位干部的职称评定:你评上了,但单位名额有限制,得等先评上的人退休把位置让出来,你才能聘。这严重打击了职工的进取精神。

孟庆群:在一些地方,虽然上级文件规定国土所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但参照标准却是当地政府说了算。在这些地方,政府包括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部分领导心中甚至存在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垂直管理解决了国土所人员的工资问题,国土所人员不应再要求政治待遇。

当前,国土所工作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责、权、利的失衡,给国土所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年龄在40岁左右的国土所干部,面对升迁无望和生活的压力,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或去经商或去兼职,在职的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如何打破干部成长中的“天花板”?

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天花板”,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国土所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但并非无解。基层工作者认为,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用人制度、打破单一僵化的用人模式、规范国土所的性质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张步雄:一要打破干部选拔的年龄界限,在提拔国土所干部时,不要机械地限定35岁这个杠杠,要考虑各个年龄段的干部,构成合理的年龄梯队。

二要规范国土所的性质。建议统一全国国土所的性质,把国土所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或行政编制序列。

三要建立职级激励机制。对属于行政编制的,明确国土所干部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可以提升为副科级或正科级非领导职务,给予相应的级别待遇。

王延强: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破解国土所干部遭遇“天花板”的困局:

首先,在用人机制上,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来任命国土所干部。这种选拔可以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进行,先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再进行业务能力考核;可以从上级调任,让有能力、业务水平突出的人员到国土所工作;也可以通过国土所间交流的形式,让一些人才济济的国土所与另一些缺少人才的国土所进行交流。

其次,在考核机制上,应制定一套完整的考核标准,可建立一个考核指标体系,将每一个指标量化。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理论方面的、业务方面的、思想认识方面的、为人民服务方面的。例如,理论方面可以从学历、每年所写的学习材料、所获得的认证等角度来考核,业务方面可以从每年上级交办任务的完成速度和质量等角度来考核,思想认识方面可以从每年思想汇报、参加的党组织会议等角度来考核,而为人民服务方面可以从群众问卷调查的满意度等角度来考核。各个方面分别进行量化,然后得出一个总的分数,在考核时进行综合排名,当要提拔基层国土所干部时,排名靠前者上。

最后,在奖励机制上,考核时排名靠前的所长应该进行一定奖励,并规定在下次提拔干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

陈华:要端正心态。希望事业成功,出人头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也不能因此患得患失。毕竟名利是身外之物,俗话说:“吃咸点,看淡点。”职务上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能力高低,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做了工作,能够真正对得起自己拿的这份工资,那就问心无愧。

应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用人制度。为什么很多人不满现在的用人制度?我想原因就是在提拨干部的时候,不公开、公平、公正。要建立一种阳光的用人制度,彻底避免那种靠跑、吹要职务的现象,让那些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的人在适合的职位上得到提升,真正发挥他们在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

周芬:推行干部选任阳光化,增加透明度,确保有真才实学、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干部得到奖励,使先进能得到实惠,才能打破“天花板”。

打破单一僵化的用人模式,避免片面强调干部的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例如,某县一个部门,实行了国土所所长和县国土局科长年龄一刀切,即40岁以上的干部无论工作干得多出色,也不能担任这些职务。这极大地挫伤了当地干部的积极性。

多关注基层国土系统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收入提高了,不一定非走升职这座独木桥。

打破“天花板”,各地有哪些具体实践?

打破“天花板”,各地进行了很多尝试。例如,湖南省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推行“缺位竞岗”的用人机制,甘肃省通渭县抓住“一个争取”、畅通“三个渠道”,这些办法都发挥了一定作用。

杨徽: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推行“缺位竞岗”用人机制,国土所一潭死水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国土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

“缺位竞岗”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市局不定期将科室、分局和二级机构空缺或增设的副科、正科职位拿出来,让符合条件的同志公开报名。通过资格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同志参加竞职演讲,由全体正科职以上的干部评分。接着,政工、办公室、党办、监察等科室负责人组成考察组,深入报考人员所在单位,听取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的评价,给出分数。以上两项分数再加上所在单位的季度考核分数,得出报考人员的综合得分,按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名,最后交市局党组审定。

为鼓励干部职工到基层接受锻炼,在“缺位竞岗”中,符合条件的国土员不但可以报考副科或正科职位,而且还可以按照在国土所工作的年限,得到相应加分。一大批基层国土员被提拔。同时,一些在机关工作多年的一般干部,被提拔为国土所所长。

“缺位竞岗”的配套制度是岗位交流。株洲市局干部交流的力度越来越大,原来国土员一岗定终身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柴凤桐:我们的做法是:抓住“一个争取”,畅通“三个渠道”。

抓住“一个争取”,就是抓住省以下国土资源体制改革机遇,用足用活国土干部管理政策,千方百计争取科级干部编制。通过积极争取,县、乡国土资源干部职工编制增加到93个,其中科级干部编制增加到18个。

畅通“三个渠道”,就是畅通县局与国土所之间干部交流的纵向渠道;畅通所与所之间干部交流的横向渠道;畅通国土部门与县直其他部门、乡镇政府之间干部交流的外向渠道。将县局和国土所干部放在同一平台上,规定在同一个所或同一个岗位连续工作满三年者必须进行交流,以熟悉多个岗位工作,提高干部水平。近3年来,全县推荐提拔国土干部19名。其中,从县局提拔9名,国土所提拔10名;国土部门内部任职14名;县直单位和乡镇政府任职5名;退休的3名同志全部享受正科级待遇。这样,走活了全县国土干部使用一盘棋,使国土所干部与县局干部一样,不论年龄大小,工作有奔头、进步有盼头。

王延强:江苏省张家港市国土资源局为了打破国土所干部的“天花板”困局,近年来采取了很多措施:

首先,重视人员培训和人才招聘。由于前几年基层国土系统的干部职工一般是从基层直接任用的,所以平均文化程度较低,这影响了国土所人员的升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张家港市国土资源局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让国土所的干部职工轮流参加。同时,张家港局还专门联系了当地以及全国著名的高校,鼓励国土所人员参加土地资源管理的专科、本科以及硕士课程学习。

其次,实行考核打分制。张家港市国土系统在国土所实行打分制考核,以此作为奖励和提拔的标准之一。这样做,既能发现差距,又能鼓励不断进步,一举多得。

最后,实行轮换制度。在我们这里,基层国土系统有国土所和国土分局的差别,所以在进行综合考核后,人员会在各个单位之间进行轮换。

汤士超:河南省固始县国土资源局2009年开展的“业务素质提升年”活动,对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形成了“优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和“让有为者有位”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009年初,固始县国土资源局决定将2009年确定为“业务素质提升年”。活动分为学习培训和考试两个部分。培训的内容分为共性内容和个性内容。共性内容为《土地管理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及土地管理法规、政策;个性内容为结合本部门业务特点的业务技能培训。在学习中,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局里每月组织一次集中授课学习,各国土所每周安排两个半天集中学习。提倡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最后组织闭卷考试。

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我们实行考试成绩与奖惩挂钩。对单次考试成绩名列前3名且属正股级别的,推荐为副科级后备人选;属副股级别的,享受正股待遇;普通工作人员享受副股级待遇。对两次考试综合成绩名列前3名且属副股级的,提拔为实职正股级,普通工作人员提拔为实职副股级,并给予前10名一定的经济奖励。同时,对后10名的人员也提出了离岗培训等处罚措施。

李相宏:在新时期,应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拓宽国土所干部职工的晋职渠道,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管理事业。在这方面,陕西省安康市国土资源局的举措较为实用。

一是争取编制部门的支持,将各国土所升格为副科级建制单位,国土所所长享受副科级待遇。这就给国土员的晋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是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设立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职位,让一些没能够担任所长而业务技术非常精湛的国土员也能享受到晋职的待遇。

三是敞开大门,加快人才流动步伐。一方面,引进优秀人才,增强队伍活力;另一方面,人员流出又能使优秀的国土员得到提升,使后来者看到希望。

四是闭门交流,加大上下级国土部门之间人员交流的力度。这种交流能使各级工作人员了解不同层级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上一篇 : 警察干部培训班 下一篇 : 民政局培训班